编辑推荐
市场的角色和范围是现代政治所缺失的一场重大辩论。我们想要一个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社会?市场在公共生活和个人伦理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怎样决定什么东西可以买卖,什么东西由非市场的价值掌握?哪里是金钱的法则行不通的地方?
在《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中,迈克尔•桑德尔论述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道德问题之一:在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出售,这个世界难道没有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市场价值观侵蚀本不该由它们主导的领域?市场的道德界限又何在?
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医疗、教育、政府、法律、艺术、体育,甚至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非市场的准则都已被市场价值排挤出局。桑德尔认为,我们已经从一个拥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
在全球畅销书《公正》中,桑德尔用简洁而敏锐的阐述,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困境娓娓道来,展现了大师级的拿捏能力。在《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一书中,他发起了一场我们这个“市场驱动时代”所缺失的争论:在民主社会中,市场应扮演什么角色;道德和公共的善为市场所不敬,金钱所不及,我们怎样才能够保护它们?
读后碎碎念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两种逻辑——市场逻辑与道德逻辑,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和边界。前者就是用市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观察这个“由价格、工资、利率、股票和债券、储蓄和贷款、税收和支出所构成的世界”(保罗•萨缪尔森),并且,不止“有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问题,而且也涉及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互动以及个人据以做出决定的各项原则。”(曼昆)这种人际互动以及各种决定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励」。
“激励”这个词语不曾出现在亚当·斯密或其他经典经济学家的论著中。实际上,这个词语直到 20 世纪才开始进入经济学的表述,而且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以后才开始处于主导地位。(桑德尔)其实,观察现代政府与现代社会治理问题时,激励的理念与措施,越发明显与强烈。如交通规则中「靠右(左)行驶」规则,从制度、规则角度看,世界上对于靠左行驶还是靠右行驶,有不同的规定,也有某些历史传统的因素存在。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其实在大量的重复博弈的过程中,理性的司机一定会共同采取靠左或者靠右的行驶规则,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社会成本去谈判、协调。以我国为例,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法域范围内所有的驾驶人课以一个激励措施——必须靠右行驶,否则就是逆行行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类似的,马路上的红绿灯、分道行驶等诸多法律制度与规定,背后都透露着经济学的考量以及市场逻辑的主导。
同时,在诸多社会现象与行为上,市场逻辑是逐步腐蚀与侵蚀着人们原先的做法。书中以迪斯尼、电影院、棒球赛和医院就诊等场景中排队问题为例,探讨插队行为是如何逐渐腐蚀人们,以至于人们对于某些插队行为认为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的。如今各大电商平台、在线音乐和视频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 VIP 服务,将某些「特权」打包售出。比如电视收看与播放,在电视机时代里,大家收看都是同样的频道,都必须在节目单安排的时间守在电视机前收看,观众不享有任何特权。进入有线电视时代,付费观众可以专门收看某些自己喜欢的频道。大家也许会有异议,抨击电视台,歧视「穷人」,但大家也慢慢接受了「他们能看那么多频道,甚至点播节目,是因为他付费了,如果我付费了,我也可以让电视台这么做」。于是到了互联网时代里,版权之战后,观众到某几个视频网站上「任意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甚至在开通/购买 VIP 服务后,可以比普通用户提前收看后面几集的电视内容。
然而,市场逻辑并非这个世界的至高规则,换句话说,世界上总有某些东西是金钱/社会功利无法衡量与腐蚀的。
“比如,一年出售一个诺贝尔奖,那么所购得的那个奖也定会与真正的奖不一样。市场交易会消解掉赋予该奖项以价值的那种善(good)。”同样地,器官移植和血液市场问题,如果通过买卖(市场)的方式进行调节、运行的话,双方就是买卖关系,供应物(器官、血液)一定会供给到需求/意愿最强烈的接受者,而这些接受者在市场里就是出价最高的人。在生命与健康面前,难道还有谁的需求比谁的需求更强烈的一说吗?
此外,经济学总是把政策与制度认为对人、社会的一种激励措施,只是有的时候是正向引导,又有些时候是负向打击。然而,「理性」不足以完全描述人这一生物,有个比喻非常有趣:当我们一脚踢向小石子,它会顺着施力方向飞出去;可当我们一脚踢向人时,它们往往会躲避,甚至是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