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之《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海报

五一假期看了《何以为家》,虽然因为在摆弄复联水杯上的钢铁侠而错过了全剧中的“杀人”场景,但是整个故事还是很饱满、直击灵魂的。观影中看到小主人公的种种遭遇而难受、压抑,止不住地在那里叹气,也不停地庆幸自己没有陷入这样的境遇之中。

全球化

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在将它其中的场景和我们国家、身边的生活做对比。内心不禁感慨:全球化的生活就如此肆无忌惮和无情地席卷了全球。传统的、「落后的」东西就一件件、一样样地被全球化所席卷。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一个是在小主人公赞恩(Zain)在小破屋里带约纳斯(Yonas)的时候,地上的鞋子,其实与我们平时的鞋子无疑。另一个是各种生活用品其实与我们用的也类似,甚至有一个与一同观影的晓颖童鞋家里的同款的锅。也许电影中出现的某些东西上面还刻着「Made in China」。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在拉希尔准备把孩子留在房子里的,出门时换的就是他们的某种「传统服饰」。

做父母为什么不需要考试呢

看着电影中小主人公的父母,「虐待」他和他的妹妹,心里就在想为什么做父母不需要考试呢?不合格的人就不允许他生小孩,就没有资格拥有后代。

在小主人公离家之前,他的父母有过一段关于是否送他去学校读书的争论。父亲觉得他在小店打工挺好的,至少可以解决一点点生计问题;而母亲觉得如果他去读书了,学校会发很多东西,还罗列身边其他孩子的情况。看到这个地方,就想到自己小学有些同学家里,他们的父母就是类似的想法才送他们来读书的,后来读到初中便让他们辍学去打工。同样类似的逻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有国家补贴或者是慈善机构的赞助,初中读完就可以办身份证去打工了(因为不再是童工了)。

控制与失控

大一法理学课堂上,我们就讨论法律移植和苏力老师的法治的本土资源论。剧中小主人公的父母、房东,就一直遵循着小社会、小环境中的各种规则进行「生存」:我们没有身份资料的人就只能生活在社会低层,身边的女孩子都是生理期一来就可以嫁人。

其实这是他们这个「阶层」的生存逻辑,是他们社会中的控制体系。

与此相对应的,法官、电视台、律师(以及在屏幕面前的我们)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孩子。似乎法治、未成年保护、义务教育、食品安全等等问题,都是如此的「现代」与理所当然。因为这些制度、系统才是现代社会的控制体系。

然而,在这两个体系的交叉、缓冲地带之中,又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比如没有了证件的拉希尔,知道自己即将被「逮捕」,送出这个国家,而把约纳斯留在屋子里。因为她不想约纳斯和她一起被赶到一个更糟糕的环境之中,所以她做出了这个一个「遗弃」的行为。更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认识与决定,而是与她被关一起的人的共识和一致认同。


文章作者: Oᴜʏᴀɴ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Oᴜʏᴀɴɢ !
  目录